「大象食堂」開張,促進和諧人象關係

2022.10.18
2021年春天,中國雲南省的一群野生亞洲象紅遍了網絡,引起了全球民眾和媒體的關注。牠們自發「離家出走」500公里,穿過農田、村莊和城鎮,沿途造成了大量破壞。

為緩解人象衝突的問題,環保人士與當地社區合作,通過熱帶雨林保護基金會的一個項目,為大象持續提供食物。

騰訊基金會「99公益日」年度公益活動為這一項目提供了資金支持,旨在緩解人象衝突,並通過土地混合利用的方式使土壤更肥沃從而增加村民收益。

位於中國雲南省的一頭小象。

喪失棲息地擾亂了動物的行為

關於亞洲象的遷徙原因有很多爭論,有人說是象群首領的失誤所致,但大多數人認為這是環境遭受破壞的果。無論如何,此次事件都顯示了大象面臨的困境。如果我們不學會與自然和諧共存,人與野生動物之間的衝突就可能持續發生。

雲南省是中國幾乎所有野生象的家園。其中許多大象生活在靠近緬甸和老撾邊境的西雙版納自然保護區內,那是中國唯一的熱帶雨林。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受惠保護區的建立以及禁獵法規的出台,雲南野生亞洲象種群數量幾乎翻了一,達到約300隻

如今,大象面臨的主要問題不是非法獵,而是農業開墾對大象棲息地和食物來源的破壞。不可持續的精耕細作加劇了這一問題,使土地更加貧瘠。  

激進的應對方式導致惡性循環

村民與大象之間的衝突越來越常見,政府採取各種措施減少衝突,包括建立預警系統、安裝圍欄、對農作物和財產定損賠付等。

然而,這些措施並不能阻止大象離開保護區吃掉成熟的莊稼,於是一些村民放棄了玉米等傳統作物,改種大象不喜歡吃的橡膠和茶葉。這就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大象的食物越來越少,導致它們越走越遠。

可持續的解決方式

五年來,熱帶雨林保護基金會已建成近1,500座「大象食堂」,為周邊的大象提供玉米和甘蔗作為食物。但基金會預計還需要更多食堂才能滿足野象們的大胃口。

項目的下一階段是恢復部分傳統的輪耕輪歇方式,為大象創建食源地,並努力回歸到以前和諧的人象共存關係。

護林員在大象食堂餵養小象。

善用傳統種植方式

回歸傳統耕作方式有助使土壤回復肥沃,以及打造提供各種營養食物的大象食堂,我們幫助村民從野生動物保護的受害者變成受益者,他們因參與該項目而獲得經濟補貼。

保護區邊緣的農業用地用於種植適合大象食用的植物土地會在幾年時間內,然後再恢復正常的農業用地,種植香蕉和甘蔗。

在當前階段,用於大象食堂的土地新增了300多畝,每畝地給予村民800人民幣補助。這是個好的開始,但我們還需要繼續投入。到目前為止,已有5,300多人捐款,主要用於補貼以及購買農作物種子。

這是恢復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重要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