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Jean Tirole教授與騰訊對話︰氣候變化與建設碳中和的未來
碳中和的未來建基於利好政策、綠色技術和多方合作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IPCC)最新發布的評估報告再度發出了嚴峻警告。該報告由世界頂尖的氣候專家和聯合國共同出版,重申氣候變化是對人類福祉和地球健康的重大威脅。但好消息是,現在行動起來還為時未晚。
近日,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Jean Tirole教授與騰訊集團高級副總裁林璟驊對話,討論人類可以如何透過科技讓地球走向綠色未來。我們在最新一期的《騰訊對話》(觀看回放)直播了他們的對話。
Tirole教授不諱言氣候變化是「計時炸彈」。「如果一年內置之不理,情況似乎還不算太差。但隨著年月過去,災難就會降臨」。
他補充道,「從積極的角度看,大多數人已意識到這個問題的迫切性,並準備好行動,但拯救地球需要付出代價和犧牲。有這樣的感知很重要,而行動起來我們必須在可行性和可接受性之間取得平衡。」
碳定價
Tirole教授認為,有效政策加以有效管治是任何應對氣候變化措施的核心。他主張推行碳定價,包括碳稅和排放交易系統(ETS),或稱為「限額與交易」。
碳稅按照化石燃料的碳含量設定具體的稅率,而ETS則限制企業的排放量,當中低排放企業可以將未使用的排放額度出售予高排放企業,從而為碳排放釐定市場價格。碳稅和ETS為減排提供所需誘因,可以鼓勵綠色研發以實現重大科技突破。
Tirole教授表示,碳定價既簡單,又可以讓投資者清晰掌握行業情況,有助提高效率。有了明確的碳價格,支持石油公司亦變得合理,因為這會迫使石油公司進行系統升級來減少排放。除了碳定價以外,各國政府還必須終止化石燃料補貼,目前該等補貼仍相當普遍。
急需正視的四大排放源
林璟驊贊同碳定價可以有效推動創新技術發展和促成行為改變。他認為「經濟槓桿是實現碳中和最有效的方式之一」,並列出了需要借助科技來改變的四大排放源。
- 發電:我們的大部分電力仍然來自燃煤發電廠。
- 供暖:數十億人,尤其是住在高緯度地區的人大部份時間都需要供暖,但供暖的主要來源是化石燃料。
- 交通:雖然電動車很受歡迎,但普及率仍然較低。對於長途貨車和飛機,我們還沒有找到真正的解決方案來取代目前基於化石燃料的技術。
- 建築:需要水泥和鋼鐵,其製造過程亦是溫室氣體的主要排放源。
林璟驊認為,通向淨零排放有如下技術路徑:
- 電氣化:將電力能源結構從化石燃料轉向綠色能源。
- 氫:與面臨間歇性問題的綠色能源如風能、太陽能相比,氫具備潛力成為能源儲存的替代方案。
- 碳捕集與封存:有些碳排放是無可避免的,我們需要捕集它,然後把它還給大自然。
有志者,事竟成——騰訊的方法
林璟驊引用了最近發布的《騰訊碳中和目標及行動路線報告》中所述的實現淨零排放路線圖。騰訊在報告中承諾,計劃不遲於2030年實現自身營運及供應鏈的全面碳中和,同時實現100%綠色電力。這份報告還介紹了騰訊將如何助力社會實現淨零排放目標。
林璟驊表示,騰訊將通過尋找更環保的能源來實現碳中和。他說:「我們的大部分排放來自於數據中心和它們所使用的電力,我們正在通過探索更多太陽能、風能和綠色新項目來幫助公司滿足不斷增長的電力需求。」
騰訊支持低碳技術的開發和推廣,包括一些潛力龐大但尚未成熟的技術,例如氫能或碳捕集與封存。騰訊還在中國農村探索,在村裏安裝屋頂光伏發電板。林璟驊說:「這對村民、電網和金融機構是三贏的局面,村民獲得額外收入,電網得到額外的綠色電力,金融機構贏得融資項目。」
產業數碼化轉型亦是實現碳中和的重點。「我們着眼於利用算力和人工智能來提高效率,在減少碳排放的同時實現更高的生產效能,包括用於發電廠、水廠和農場的人工智能。」
林璟驊認為,上述科技能夠幫助燃煤發電廠在保持產量不變的前提下降低碳排放,幫助個體農戶更好地利用土地,通過在作物種植過程中減少排放或者安裝綠色能源設施,讓農民可以賺取額外的收入。
騰訊旗下的微信活躍用戶超過10億,林璟驊將消費者視為另一個重要的利益相關方。「我們服務很多互聯網用戶,我們希望為提高用戶環保意識出一分力,推動低碳生活。」
支持科技初創企業向善
在討論中,林璟驊指出,騰訊在世界各地已成功孵化了許多初創企業。他說:「我們採取嚴謹的方式來發掘那些擁有龐大潛力的技術。」
在他看來,對初創企業的支持是騰訊履行科技向善的一部份。「我們不知道項目最終是否會成功,所以財務回報並不是我們考慮的唯一因素。我們也考慮並且願意承擔一定風險,以實現碳中和目標。」
齊心就事成
林璟驊和Tirole教授都認為私營機構研發新科技具備效率,但前提是要提供所需誘因。
兩人均認同,減少碳排放是人類當前最迫切的任務,各方必須立即攜手行動。雖然當前有一些明確的解決方法,但Tirole教授指出,這些解決方法只有在政府的支持下才能夠實現。與此同時,整個社會,無論是勞動階層、企業、投資者或是消費者,都必須肩負起對社會的責任。林璟驊和Tirole教授均附和IPCC報告的觀點,就是地球的未來取決於今日的集體努力。
前往YouTube觀看林璟驊和Tirole教授的《騰訊對話》完整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