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影院如何让盲人和视障人士享受电影

2025.02.10

每个月都有几天,人们聚集在北京各地的文化场所。比如,每周二去中国盲文图书馆,看一场无障碍电影。每逢电影日,观众总是很多。这是一个小众的电影爱好群体:盲人和低视力群体。

有人可能会疑惑:如果看不到屏幕,又该怎么享受电影呢?如果你是盲人或视障人士,为什么还要去看电影呢?

透过电影“看”见世界

电影不仅仅是娱乐——他们是通向世界的窗口。对于有视觉障碍的人来说也是如此,甚至更重要。热门电影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触点和共享经验,激发了参与对话和与社会的联系。

音频有助亦有局限

盲人和视障人士欣赏电影的一种方式是聆听对白、音乐和声音,从而想象画面和剧情。美中不足的是,这是一个有限的辅助,因为这仍然无法给视障观众呈现电影全貌。遇到没有台词的片段,他们更加难以猜想和拼凑出画面。

以枪战场景为例:视障观众可以听见枪声,但不知道是谁开的枪,是否有人中枪,以及后续发生了什么。因此故事情节支离破碎,体验很不完整。

这就是口述影像讲述员的作用。

讲述员:无障碍电影的幕后英雄

讲述员为盲人和低视力观众带来身临其境的电影体验。他们弥补电影音频无法传递的信息——包括演员的身体动作和面部表情,风景和周围环境,例如建筑物和日落等。讲述员填补空白,成为观众的“眼睛”。

这项工作需要经过严格的培训和大量的练习才能获得讲述资格。讲述员必须提前熟悉电影,才能快速解释正在发生的事情。当遇到难以描述的场景,讲述员会精心准备,写下关键时刻,甚至需从影评中汲取灵感。

老观众张朝华表示:“我希望尽可能长久地感受这世间我所能感受的一切。失明意味着丧失百分之八十多数人能够体验的东西。但我不想连剩余的百分之二十也损失掉。”

“看”电影:每周的高光时刻

毛卫义是一位先天视障者,也是中国盲文图书馆的观影常客。他每周都来,早晨5点从家里出发,路上花费2个小时,就是为了能与其他伙伴一起观影。

毛卫义说,看电影让自己增长了不少知识。他没上过学,不会盲文,对很多东西都不了解。像是飞机,他从来没坐过,不知道长什么样,通过口述影像讲述员的描述才明白。

看电影这几年,听着口述员描述一段剧情、一个画面,毛卫义慢慢模仿学习,表达能力改善了,分享欲也变强了,还交到了不少朋友。

中国盲文图书馆口述影像专家武慧敏也提到,“无论是盲人还是明眼人,对影视艺术的需求都是平等的。观影有的时候,不只是观影。它是一种社交,也是一份生活的仪式感。”

制作无障碍电影的挑战

然而,观看无障碍电影的机会仍然有限,需要解决诸多问题:

  • 无障碍电影数量较少,且不易在线观看。
  • 制作一部电影的无障碍版本非常耗时,从写剧本、叙述到合成通常需要近30天。
  • 线下电影场次通常在固定时间和固定地点放映,视障观众难以或不便到达。

解决方案:腾讯视频无障碍剧场

为解决这些挑战,腾讯联合中国盲文图书馆共同发布腾讯视频“无障碍剧场”,这是一个直接为视障人士提供电影的线上平台。

提供数百部热门电影和电视剧

无障碍剧场将分批次上线包括《热辣滚烫》《漫长的季节》《三体》等在内的600余部优质电影、电视剧和儿童动画,后续还有综艺等内容。

为确保平台满足用户需求,我们还设计了一套问卷,调查搜集关于首选电影的反馈,以便定向制作无障碍内容。

用户友好的无缝体验

无障碍剧场非常易于使用。作为首款通过中国盲文图书馆无障碍检测的长视频应用,在深度调研之后,核心功能均已完成读屏软件适配,确保设计功能满足用户需求。

视障人士登录腾讯视频App,识别到用户手机读屏功能已启动后,无障碍剧场会自动出现在腾讯视频首页左侧,让观影变得顺畅、直观。

借助AI和志愿者提升影片制作效率

AI技术让无障碍电影的制作更快、更高效。我们接入了腾讯视频AI大模型技术提升制作效率:

  • 基于情节和对话间隔生成口述脚本的初稿。
  • 自动配音和合成,将制作周期从30天缩短至平均10天。

同时,我们启动的志愿者招募计划将进一步加快制作速度。该计划将招募100名公益志愿者,他们将在AI工具的协助下,为腾讯视频授权的150部影视作品制作无障碍版本。

无障碍剧场项目不止体现了技术进步,更让文化和讲故事体验更具包容性。随着平台继续发展壮大,希望越来越多的盲人或视障人士能够感受电影的魅力,体验快乐,并借由电影联结更广阔的世界。